编者语
国之重器逐梦寰宇,创新动能澎湃强军脉搏,当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将尖端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与战斗力,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考题。
湖南高新创投集团作为全省唯一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国有资本百分百投资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推进尖端高新技术落地湖南并实现产业化。近年,该集团牵头设立了中创空天、高创翔宇、天创精工、通达电磁能等“六创一达”重点产业项目,将资本力量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盾牌,坚定不移地践行着科技强军、产业报国的战略使命。
这些企业深耕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核心领域,以科技利刃赋能新质生产力、新质战斗力,在关键技术攻坚中破解“卡脖子”难题,在军民融合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长征飞天,东风浩荡,巨浪腾空,承载着国家安全与民族尊严,奏响了强国强军的时代强音。
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有无数企业勇挑重担持续攻关“卡脖子”难题。其中,湖南高新创投集团旗下中创空天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铝合金整体锻环和多规格、品种的轻合金材料及构件,为国家空天武器装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服务国之所需
高端铝材实现进口替代
材料强则装备强,装备强则国防强。
高端铝合金作为一种轻金属材料,被誉为“工业骨骼”,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武器装备、交通运输等领域。据测算,运载火箭和导弹铝合金占比极高,通常占结构总质量的85%以上,而各类战斗机机身平均用铝量不低于30%。
然而,中国铝工业起步较晚,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铝材长期依赖进口,特别是新一代铝锂合金,成为国际严密技术封锁的“卡脖子”难题。
“铝锂合金长期被美国封锁和限制,尤其是军用飞机、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等国防领域应用的铝锂合金对中国禁运。”中南大学教授、航天结构专家、中创空天总经理黄诚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铝锂合金国产化和产业化极为紧迫。”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湖南高新创投集团主动作为,勇挑重担,联合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团队,于2019年牵头发起成立中创空天,采取“科技+资本+人才”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模式,持续赋能中创空天高质量发展。

通过持续科研攻关,2023年1月17日,历史性时刻到来——首块2195铝锂合金扁锭一次试制成功!各项性能全部达标,标志着中创空天成为全球第10个具备大规格铝锂合金铸锭产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从此,中国完全自主掌握新一代大规格铝锂合金生产能力,实现进口替代,为空天装备轻合金材料与构件极端制造产业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打造关键一“环”
匠心铸剑护航大国重器
8月29日,在2025年湖南省(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决赛中,中创空天参赛项目“深空运载用可复用超大型环件近净成形技术”项目成功摘得大赛十强项目奖。该项目是中创空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一项重要成果。
今年5月,中创空天牵头推进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十米级高强环件整体近净成形技术”项目全面启动,重点聚焦探月探火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商业航天对新一代深空重型运载装备面临的高性能、可复用新需求,攻克超大型高强环件整体近净成形关键技术,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从材料制备到整件交付,从微观调控到性能提升的全方位、一体化成形制造。

目前,公司生产出以直径φ10m、φ12m级火箭贮箱锻环等为代表的超大型复杂结构件及精密加工成品件,将深度助力深空重型运载装备飞得更远、荷载更强、可靠性更高。
成立六年来,中创空天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引进集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锂合金熔铸生产线、高性能铝合金熔铸生产线、大型高压/重力铸造生产线、大规格锻压环轧生产线、多用途复杂断面型材挤压生产线、高精度钣金件生产线、精密机械加工及装配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打造了国内唯一集“材料制备、构件制造、零件精密加工及部组件装配”为一体的研发制造平台,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制造体系。
系列科创成果不断涌现:
新型铝锂合金材料首次用于某战术导弹发动机核心部件,产品质量远超国军标要求,即将量产;
新一代载人火箭用φ3.5米级铝锂合金整体承力环性能远超设计指标;
成功研发兵器装备用10吨级高强铝合金超宽锻板,创造了国内大吨位、大宽度锻板生产纪录。
目前,中创空天聚焦空天运载、导弹武器、特种舰船等“国之所需”,围绕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开发20余项国际先进轻合金材料及构件制造核心技术,已形成高性能铝合金、铝锂合金、高温合金、镁合金材料与超大型复杂构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以覆盖“材料制备、构件制造、零件精密加工及部组件装配”一体化制造优势,助推产品广泛应用于长征、探月、东风、力箭、引力、朱雀等军民两用重点型号。

从“国家急需”到“民生所盼”,从“被封锁”到“全球第十”,六年间,中创空天实现了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破局的关键跨越,以材料之“轻”托举空天之“重”,护航“大国重器”迈向更辽阔的深空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