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投产!湖南最大新能源飞地“迎峰”起势

2025-08-28 浏览: 来源: 作者: 蔡立平

贺兰山,戈壁滩上,200万块光伏板整齐铺展,构成一片蔚为壮观的“蓝色方阵”,在炽烈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无限“风光”开始转化为清洁电力。

近日,湖南能源集团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简称“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全面投产,宁夏“绿电”跨越千里入湘,为负荷屡创新高的湖南电网精准“减负”。

塞上江南的风和光,点亮今夏三湘的灯和景!

图片

资源互补

中部之渴与西部之丰的战略牵手

图片

盛夏的湖南,用电需求不断攀升,电网负荷屡屡刷新纪录。今年全省迎峰度夏的最大负荷,预计达到500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8.4%。

这个GDP破4万亿的中部经济引擎,能源保供却面临重重困难——“缺煤少油无气”的资源禀赋与全国能源和电力“双末端”区位困境交织,能源对外依存度80%以上。

千里之外的宁夏,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西电东送”战略基地、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每年外送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塞上江南处处“风光”。宁夏单位国土面积新能源装机每平方公里470千瓦,位居全国第一,且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至3300小时、平均风速约8米/秒,光伏和风电的潜在开发规模超1亿千瓦,是我国新能源版图上的“富矿”。

资源禀赋的强烈互补,催生了这场跨越千里的“湘宁之约”。





2020年12月、2021年5月,湘宁两省区政府相继签订《联合推进“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能源合作备忘录》,推动实施“宁电入湘”工程,共同推进“一线一园一基地”建设。

2023年5月,“宁电入湘”工程获得核准;同年6月,全国首条以服务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大基地开发,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跨区输电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也是湖南继±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工程之后建设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入湘大通道。

这条“电力天路”全长1616公里,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6个省区市,工程总投资281亿元。这意味着,国家“西电东送”打开了一条清洁能源输送新通道。

经过4年建设,“宁电入湘”工程已于8月全面建成投产,向湖南送电。





在发电端上,匹配“宁电入湘”通道贯通,湖南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全力攻坚,在迎峰度夏关键节点,确保了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如期投产发电。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的绿电将搭载这条“电力天路”直抵三湘大地,为迎峰度夏的湖南电网“解压”

能源飞地

可供160万个家庭全年用电

图片

红寺堡区的戈壁滩,曾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成了湖南的“省外能源基地”。这里年日照2900-3550小时,光伏利用理论小时数达1600小时,是湖南的两倍,被宁夏规划为重点打造的百万千瓦级平价光伏基地。

2024年4月20日,宁湘两省区“一线一园一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召开,明确由湖南能源集团在红寺堡及周边区域开发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作为湖南省综合性能源保障主平台和能源战略实施主体,湖南能源集团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跳出湖南,服务湖南,以12个月的“追光速度”完成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建设,在此打造出湖南省最大的省外新能源飞地

图片

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总占地面积约3.47万亩,总投资约32亿元,新建一座330kV升压站,通过1回约83.5km的330kV线路接入天都山750kV变电站。项目年供清洁电能1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6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预计2025年度可输送4亿度电。

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配套建设1座110MW/220MWh共享储能电站,它像一个巨型“充电宝”,通过平衡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确保电网稳定供电。“储能电站一方面能在用电高峰平滑送电曲线;另一方面,能把白天发的电存起来,晚上再送出去,保证电力稳定供应。”湖南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负责人解释,这种“光伏+储能”模式让清洁电力更具实用性。

图片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基地一期生态账本同样亮眼: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6.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0.8万吨,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红寺堡新能源基地一期投运后,湖南能源集团将发挥能源全产业链优势,依托全省规模最大的购售电业务和率先启动的绿电绿证业务,争取通过签订年度绿电省间协议与省内高耗能企业进行绿电交易,提高企业绿色用能水平,推动省内企业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目前,该集团正在与湖南钢铁、巴斯夫杉杉洽谈,探讨绿电绿证业务合作。

按照规划,湖南能源集团红寺堡新能源基地总装机规模将达300万千瓦,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112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60亿千瓦时

“二期15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取得备案、完成可研收口,三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25年底开工,2026年底并网。”湖南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整个基地建成后,将形成“风光互补、储输结合”的立体能源系统,可通过“宁电入湘”直流通道,实现清洁能源稳定供应湖南,关键时段“顶峰出力”。

图片

超越电力

区域经济协同的双向赋能

图片

红寺堡电流跨越六省区进入湖南时,其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能源本身。

2022年2月8日,在湖南宁夏推进“一线一园一基地”建设座谈会上明确,以“宁电入湘”工程为纽带,同步推进宁湘产业园和红寺堡新能源基地建设,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

红寺堡新能源基地建设,不仅盘活了西部的风光资源,更带动光伏设备、风电设备需求,以及变压器、换流设备、储能系统、电池及集成商采购订单。

在两省战略协议之下,2024年9月,湖南能源集团与红寺堡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和《产业园建设协议书》,重点引进一批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落地宁湘产业园,并负责产业园所需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湖南能源集团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业态优势和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优势,加快推进宁湘产业园产业招商及配套产业园建设,致力于让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好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入驻宁湘产业园。

图片

一年来,湖南能源集团累计对接超100家企业,实地走访30多家企业,目前已在宁湘产业园签约引进隆基绿能BC组件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飞沃风机配套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和金硅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氧化亚硅生产线项目, 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实现一期投产。三个项目签约投资规模约2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产值预计达60亿元。

湖南的技术资本装备制造优势与宁夏的风光资源禀赋,在戈壁滩上奏响了产业共振的强音。“宁电入湘”工程成为撬动湘宁两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强力支点,更成为我国破解“能源分布不均”的创新范式。

在用电端,湖南制造业企业将依托来自宁夏稳定的新能源绿电供应,有效降低用能成本,更在低碳环保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产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不是简单送电,而是共建能源生态。”湖南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话揭示深层逻辑。通过“一线一园一基地”模式,湖南、宁夏两地资源共享产业共。宁夏绿电资源赋能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湖南制造业反哺宁夏新能源产业转型,形成绿电输送-装备制造-上下游协同的闭环,一条跨省产业链在戈壁滩扎根生长。

从罗山脚下的光伏方阵到湘江之畔的万家灯火,湖南能源飞地依托1616公里的电力天路“峰”起势,正在重新定义“西电东送”的内涵。不仅是能源的流动,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让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中东部的市场优势反哺西部振兴。

这个夏天,红寺堡的第一度绿电抵达湖南时,点亮的不仅是湖南能源“走出去”的光明前景,更照亮了区域协同、绿色发展的未来之路。

Copyright © 国资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