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湖南省国资系统推出重磅举措。
省国资国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顶层设计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10月18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
当时,国资潇湘融媒注意到,《意见》中的多项举措所涉领域与湖南国资国企深耕主业高度重合。《意见》发布仅一个多月,省国资委便出台了《省属国有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行业布局指引》(下称《规划》),从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省属国有企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了系统的战略部署。
在《规划》中,集中省属国资国企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重中之重,其不仅阐述了当前湖南省国资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也为各省属监管企业树立了科学“方向标”、规划了清晰“路线图”、绘制了合理“时间表”——
根据《规划》,到2025年,省属国资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培育多家具有产业主导力的链主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以上,力争2030年省属国资国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格局基本形成。
主攻方向明确,六大行动支撑
这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几乎所有的省属监管企业都被囊括其中。据了解,目前省属国资近80%的资产布局在建筑、冶金及社会服务等传统产业。因此,《计划》不仅关乎当下与未来产业,它也关注对省属国有企业传统领域的升级改造。
具体来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在于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盐化、农药化工、农产品与食品加工、煤矿、轻工纺织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孵化裂变新兴产业,实现扩能提质升级。
比如,在绿色矿业领域,以钢铁集团为链主企业,加速其由资源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目标到2027年,其重点品种钢销售占比达65%以上,国产替代进口产品数年均增幅10%以上;在食品加工领域,以农业集团为链主企业,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力争在2027年推动其关键技术工艺取得新突破,其下属“金健”品牌成为国内行业一流品牌等。
国资潇湘融媒也留意到,一些相当前沿的产业领域也进入到《计划》的布局中。《计划》要求,省属国资国企应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对未来产业积极跟踪研判,推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机器人、3D打印、前沿材料、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抢点布局。
在这些对未来产业的构想中,兴湘集团、湘投集团、高新创投集团等省属国企被多次提及。
《计划》提出优质企业引育行动、科技创新攻坚行动、战略支撑提升行动、数字融合升级行动、深化改革赋能行动、要素支撑集聚行动等六大行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实现了宏观方向性与具体举措的有机结合。
此外,同时出台的《省属监管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管理作出规范,旨在引导省属监管企业优化资源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建设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资金支撑。